用坚定的信仰 用真挚的感情 为学生成长点亮一盏灯
——记黄河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何书彩
个人名片:何书彩,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2007年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员,副教授,概论教研室主任。从教12年来,在省教育厅教学技能大赛、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赛等大赛中获得多个奖项;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撰写的教改论文分别获得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和二等奖;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016年12月被评为“郑州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18年1月被评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4篇,行业核心期刊12篇;主持各级课题20余项,参与省级课题4项;获得各类教育教学和科研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以副主编参编教材3部。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在黄河科技学院思政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这样的老师。站在讲台,他们呈现出思政教师鲜活的人格形象,用真理和真情去打动学生,为无数学子的成长点亮了一盏灯。何书彩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约到何书彩老师时,她正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资料室里查资料,为学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发言交流做准备。
这是一个清爽的春日上午。丝丝凉风滑过,窗外绿影婆娑,室内书香浮动……
白净清秀的面宠、温和恬静的笑容、端庄大方的着装。书桌前的何书彩,与身后整齐排列的书,有着说不出的和谐,仿佛是一幅清雅淡丽的画。
随着交流的深入—— 一名敬业负责的师者,一个执著朴实的女子,如同一卷飘着淡淡墨香的书,在我们的面前缓缓展开……
做好一名老师首先要锤炼自己
2007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何书彩来到了学校,成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初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同事们严谨治学精神、学院优良的教学氛围深深地感染着何书彩。她心里想,一定要让思政课堂变得“有血有肉”,把思政课讲到学生心坎儿。第一次站到讲台时,她激动又兴奋。几节课后,她却发现,课堂效果不好。这让她很是苦恼。几天后,督导员李禄言教授的一句话,拨云见日,让她茅塞顿开。李教授说:“你对自己的讲课方式满意吗,是不是你自己最好的水平?”
接下来,何书彩每天忙得转不开身:听课、请教、找学生沟通,不断总结、不断突破。很快,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课堂结合大量案例讲解;每堂课设定话题组织学生讨论;作业要求学生围绕热点话题撰写评论。
何书彩更忙了。为了熟练掌握讲课内容,她返回“原始”状态: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一字不拉地抄写每一个案例,准备一节课要写近一万字。一学期下来,备课的本子厚厚一摞。同事开玩笑地说:“你已写了好几本大部头的书了。”为了给学生设置最合适的讨论话题,翻阅各大党报、浏览重要主流网站已成了她每晚的必修课。讲台上的她也越来越自如灵活,课堂气氛也越来越好。
听到周围的各种称赞时,何书彩只是淡淡地一笑。她说:“从教十一年来,我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这个大家庭中不断成长、不断创新。学院和学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绽放自我的大平台。”为了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在一起探讨交流已是马院思政教师们的每日“定制大餐”。在概论教研室教师共同探索基础上,何书彩总结实施了专题研讨式“五步”教学模式。通过实施专题研讨式“五步”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理论客观、理性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2018版新教材实施以后,根据教材内容的调整,教研室教师们把专题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针对性、时效性。
在近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政课飞行听课中,教育部专家顾海良听了她的授课后,给予优秀等级的评价,专家们称何书彩的授课“政治上有高度,理论上有深度,情感上有温度,效果上有认可度”。在2018年8月学校举办的思政课教学大赛中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特等奖的好成绩。
触动学生心灵才是真正的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年仅16岁就去农村下乡插队,可以说是在知青中创造了三个‘最’,年龄最小,下乡时间最长,去的地方最艰苦。但是他却不畏艰苦,脚踏实地,为梁家河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事,村民们都夸他是一个好后生。此后,尽管他从政的职位越来越高,但是却始终不忘初心,心系百姓,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到底。”在何书彩的课堂上,这样生动的事例很多。“我应该给学生教些什么?”初上讲台时,何书彩就反躬自问。寒来暑往,十一年过去了,她无法给自己一个全面的答案。但,她能肯定的是:教给学生的,不只是课堂知识,要打动学生的心灵。“打动学生的心灵,就不能只是照本宣科,需要更多的形象的直观的内容。”何书彩说。
何书彩老师讲授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原理的内容多,讲透讲活不容易。思政课上,她特别注意把原理讲深讲透的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与分析时政要闻相结合,与讲述革命家人生奋斗历程相结合,与讨论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与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故相结合,告诉同学们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有理性客观的认识和分析。课间休息时,她会给同学们播放一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等,告诉学生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何书彩及时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引导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主要内容及重要意义。同时何老师经常会运用国家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比如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学生眼中的十九大”课堂讨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歌唱比赛”、以“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我心中的思政课”微视频创作展示等丰富多样接地气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提升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
“曾经我不太关心国家时政方针的变化,通过何老师的精心解读,让我清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理解了新时代思想内涵及重要意义,同时明确了新时代赋予我们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该医学院2016级检验班学生冯楠楠说。
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
“何老师对待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何老师是一个特别积极乐观的老师”“何老师知识面很广,很佩服她。”从教十一年,何书彩以丰富的学识和自身的品格博得了学生们交口称赞。她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上好思政课并不难,教师真心、用心,学生就能动心、入心”。为了这份“真心、用心”,为了这群大孩子的课堂,她甚至经常顾及不到自己的小家。
2017年5月份的一天,何书彩往常一样关掉了手机走进课堂。当她在课堂上带着一群大孩子们热烈地讨论时,大女儿的幼儿园里,老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两点多午睡结束时,老师突然发现何书彩的大女儿发高烧了,38度多!多次打她的电话,却联系不上。几经周折,老师在班级微信群里终于得知了办公室的电话。同事接到电话后才赶到幼儿园帮助把孩子接走看医生。下午五点多,下课后才得知消息的何书彩急忙赶回家,看到吃过药的女儿昏昏沉沉睡着的小模样,心痛如绞。
生小女儿的时候,学校快放暑假。在生产的头一天,她还坐在办公室里加班批改期末卷子。同事们劝她歇歇说大家来分担,何书彩摇头:要亲自批改,看看学生学习效果才放心。生了孩子后,她放弃了三个月的产假来上班了。“放心不下那些大孩子们。”何书彩说。
“对女儿们挺愧疚的,”何书彩的眼圈红了:“可是,我是一名老师,那么多孩子在等着我,不能耽误他们。”
她一直保存着学生发给她的信息。“老师,我很喜欢听您的课。”“老师,上了您的课之后,发现原来枯燥无味的思政课这么有趣啊。”“原本感觉概论课肯定没意思,今天听了您的讲课感觉可以继续学习了”。一些学生听取她的建议和方法后成功考取了思政专业的研究生后,给她发来信息:老师,我考上了,谢谢您。
“每次翻看这些信息,浑身的疲惫烟云散,似乎有一股无穷的力量推着自己前进,”何书彩眼中闪烁着光芒:“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最开心。”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何书彩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深厚理论功底去赢得学生,多次被评为学校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2018年1月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政课教师。为了提升自身素养,何书彩每天下班后坚持读书并且撰写读书心得和读书笔记,利用寒暑假撰写教改论文、自学心理学等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至今,她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3部专著,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任务项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学习讲话精神,何书彩的激情再次被点燃,她深情地说:“作为思政课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带着信仰、信念、情怀站好三尺讲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讲清‘中国道路’,讲透‘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精神’,用真理赢得同学们的心,为他们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