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新学期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8月25日,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采用线上会议形式,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教师集体备课会。副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向东教授做会议总结,研究院院长陈延斌教授对如何做好教学工作进行安排,研究院副院长岳德常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主任任东方传达教务科研处关于开课的通知精神。参与相关工作的近20位教师参加会议,为开好这门课献计献策。
会上,岳德常首先介绍了胡大白董事长对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概论课的指导意见,以及于向东副校长、陈延斌院长所做的相应的工作安排,任东方老师与教务科研处沟通协调的相关工作情况等。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动员了一批教师,制订了教学大纲,教务处印发了《关于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通知》,与各学院协调了课程安排,有7位曾担任过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头修改、完善了整个课程的课件,新学期开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陈延斌对下一步如何做好传统文化课教学提出了设想与要求。他首先强调,董事长提出将该课程纳入学校思政课程体系,既体现了一个教育名家的远见卓识,也为开好这门课、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更好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战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就充分认识开好这门课程的意义、课程实施目标与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重点、教学方案、体验活动等谈了具体意见。他说,任课教师应着重抓住各章节导言的主旨,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结构、演变历程、社会作用等,再针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实际,通过经典选读的讲授和导读,重点加强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家国情怀、修德教化、民族精神、担当意识、君子人格与时代价值的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同学在学习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我们民族文化的敬畏心、自信心、认同感,助推他们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和发展者,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
各位老师就如何备好、讲好课做了发言交流,献计献策。
岳德常认为,我们这门课起点很高,在指导思想上,董事长对这门课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育教学与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相结合,这三个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教学组织上,学校把这门课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系,由马院负责教务安排,为落实三个相结合提供了组织保障;在教材上,我们抓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编印了一本高质量的教材,为我们在教学中贯通三个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这样的好基础,我们作为老师,应当落实好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把它讲成了心灵鸡汤。任务很光荣,也很艰巨,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把教学过程作为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相长,不负学校领导的重托。
教务科研处教师刘小玲认为,要把这门课纳入到思政课系统,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要将原有的通识课教学设计转换成思政类课程设计;二是要让学生能够掌握必备的传统文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分头制作的课件应当注意融会贯通;四是课程要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更要有思想性,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与专业区别,进行问题设置和考核要求。关于体验课,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如职业技术学院的非遗手工制作、古筝、茶艺等,都可以利用,使学校的现有设施得到最优化利用。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杨艳说,建党百年之际,有一批影视作品可以作为教学的素材。如《觉醒年代》中的革命前辈都有非常深厚的国学根基,言行举止都体现了文化自信;配乐用了很多传统乐器,都可以利用。关于实习实践,可以利用我们学校现有的资源,如艺体学部的扎染、传统手工、传统武术、太极;还可以利用省博物馆等共建单位,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鼓励学生去参观学习,做讲解义工。
教务科研处教师李海燕提出两条建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一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学习之后,有体验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学习的所思所想所得,把它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国际学院教师曹慕源认为,这门课程整体逻辑层次非常清晰,从闻道篇开始,然后是修身篇、齐家篇、治平篇,闻道篇是相对难讲的部分。闻道(上)起着统领作用,要讲清楚“道”“道统”与“闻道”,相当于完成了经史子集这个系统中“经”的部分,闻道(中)主要完成经史子集中的“子”和“集”,闻道(下)讲三教九流,主要完成的是经史子集中“诸子”的部分,其中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四家的核心思想要梳理清楚,并自然地引出外儒内法及儒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这样一个主旨,从而顺理成章地导入第四章修身篇。绪论部分要讲好开学第一课,说清楚这个课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和怎么学,构建一个清晰的四梁八柱。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吕春燕、程贵林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实现文化自信发表了意见。他们表示,将会积极参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也就开展备课过程中的一些初步想法与大家进行了交流。
于向东教授在总结讲话中对教务科研处和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他说,开好这门课意义十分重要。从大背景来看,我们党历来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十八大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论述,中央包括教育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措施,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工程。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价值提到了新的高度。从小环境来看,黄河科技学院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与教学。胡大白董事长直接布置、安排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成立相关研究和教学机构,除传统文化研究院外,又成立了中原学研究院,推动我校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不断取得新进展,并对概论课提出明确要求。我校有一批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教育教学的教师,有很好的研究基础,过去开课已经积累了较多的教学经验,已有初步的教学大纲、参考课件。可以说,胡大白董事长学校领导的重视,大家的积极参与,为我校在新形势下继续开好概论课打下了良好基础。
关于怎样开好这门课,于向东说,董事长对课程的要求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个“相结合”,我们要根据这三个“相结合”的要求来安排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概论课16个学时,时间短,任务重,讲深、讲透不容易,但要讲得系统、讲得简明,要讲活、讲好是可以努力做到的。我们已经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要围绕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同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也可以对大纲进行修改充实。
于向东指出,新学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论课教育教学,我们要群策群力,积极探索,精益求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做贡献。结合该课程的教育教学,他提出了五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讲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限课时内,讲好精华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引导学生立志成才、树立理想信念,培育健全人格健康心理,掌握真实本领和才干,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次,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大家去探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讲了 “四个讲清楚”,既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了路径,需要我们很好学习领会、贯彻落实。
第三,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以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讲家风家教为榜样。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论述,要很好学习领会,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习近平用典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习近平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习近平讲家文化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大家在钻研和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把这些论述材料充分运用、体现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去。此外,讲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概论课有还很多可以参考运用的材料,如中央台连续播出的“典籍里的中国”,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可以借鉴运用。
第四,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引导学生对大道的认知与感悟体认,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道,也包含正心诚意,注重个人修养、修身齐家的君子境界,进而达到为万世开太平的治国平天下之道。大道之行,始于足下,要引导青年学生脚踏实地,从自身做起,把立德做人、学以成人放在首位。古人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居于首位,今天强调的立德树人,立德也是居于首位的。通过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感受,去体会认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家文化、家训,通过古文名篇,通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都可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第五,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相结合,体现到概论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去。这一课程应突出几个特点,要讲出学理性、学术性、知识性、实践性。关于学理、学术,可以有自己的研究,也可以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关于知识性、实践性要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知识体系,让学生增加对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知识、知识体系、知识点的一些了解,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所收获,也就会提高学习的兴趣。在这个课程中,要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出思想价值引导,也要有学术与知识的讲授与传承。在备课和讲授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思考,也希望大家有所钻研,争取多出一些教研、科研的成果,多承担一些教研、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