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品牌教师

 

 

 

 

品 牌 教 师

 

 

 

1.         科研标兵——王鑫宏

2.         青年才俊——张晓红

3.         教学标兵——任东方

4.         教学标兵——卢  琰

5.         学术精英——张植卿

6.         教改标兵——常焕章

 

 

 

 

 

科研标兵——王鑫宏

 

王鑫宏(1978- ),男,历史学硕士,讲师。2003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6年至今在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工作,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中国近现代史的科研工作,2009年获评讲师职称,2010年任社科部科研干事,2012年任社科部教务办副主任。王鑫宏老师自工作以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取得了一流的工作业绩。因工作业绩突出,王鑫宏老师获得多项荣誉,主要有:2010年度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2011年度郑州市优秀教师;2012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2008年度、2010年度黄河科技学院优秀教师;2008年度、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黄河科技学院先进工作者;2011年度黄河科技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度黄河科技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2012年度黄河科技学院教书育人模范;第二届郑州市地方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现将其先进事迹总结如下:

一.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师德修养

自工作以来,王鑫宏老师始终通过坚持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他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纲领和基本政策,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一丝不苟的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自觉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基本法律和有关法规,认真贯彻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关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指示和工作要求,严守教学纪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争做优秀的人民教师、优秀的共产党员。工作6年来,王鑫宏老师以其对工作的高度热情践行着 “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的黄科大精神,以其骄人的工作业绩履行着“黄科大”人的职责。

二.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王鑫宏老师先后主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必修课和《台湾史》选修课。在教学中,王鑫宏总是满怀热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认真授课,能结合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情景,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他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和学习交流,给予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好评。

王鑫宏同志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先后参与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等教学改革项目。并发表了《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的思考》等教学改革研究文章。王鑫宏同志制作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后获得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和黄河科技学院2011年度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些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有效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近三年的学生评教和督导评教中,王鑫宏同志评价结果皆为优秀。作为主讲教师,王鑫宏同志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先后被评为2009年被评为黄河科技学院精品课程和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称号。2012年,王鑫宏同志参加了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获得大学德育组一等奖,并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

三.始终坚持科学研究,不断创造科研佳绩

近三年来,王鑫宏同志先后主持立项了十余项省、市、校科研课题。其中主持省级课题3项,分别是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近代灾荒史研究》并获7万元经费支持;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民国时期华北灾荒史研究》并获1万元经费支持;2011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河南省高等教育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适应性问题研究》;此外他还主持地厅级课题7项,分别是2010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课题3项(2009、2010、2011年度)、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3项(2009、2010、201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3项(2008、2010、2011年度)。王鑫宏同志还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3项省部级、12项地厅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王鑫宏老师主持申报立项的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和2012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是我校第一位由不具备副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获得立项与经费支持,甚为难得,体现了其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近年来王鑫宏同志先后发表了论文40余篇,其中14篇发表在《农业考古》、《安徽农业科学》、《前沿》、《兰台世界》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之上,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黄河科技大学学报》等CN刊物发表26篇。其中代表作有《河南“丁戊奇荒”灾情与社会成因探析》、《“丁戊奇荒”对河南的影响及各方赈灾》、《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述评》、《论民国时期河南省农业自然灾害》、《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对人口的影响》、《民国时期河南省旱灾研究》等。通过近几年来的学术研究,他形成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为研究方向的专业领域。此外他也重视民办教育研究,曾在《河南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教育论文近十篇。

王鑫宏同志参加了《马克思两个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一书的编写,该书于2011年8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参与了《民办高校教学督导研究》和《教学艺术行与思》两本著作的编写,分别撰写2万和4万余字书稿。

近几年来王鑫宏同志先后获得各级科研奖励十余项,其中地厅级特等奖一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2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抗灾救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获得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成果奖特等奖;《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一文获得2010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社科联联合举办的河南省素质教育征文活动一等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获得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优秀调研课题一等奖等。

四.始终坚持服务为先,管理工作成绩斐然

王鑫宏老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之外,还担任了管理工作。自2010年以来,他担任了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科研干事一职。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他始终坚持服务意识,为各位教师做好服务,第一时间将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的申报信息传达给各位教师,并及时提醒各位教师按时上交申报材料;他还做好本部门科研情况的统计,为年终本部门的教师考核提供科研方面的依据;此外他还做好年度本部门的科研工作总结和下年度科研计划工作以及本部门科研档案的整理工作。这方面的工作效果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好评。在他的引领作用之下,近三年来社科部科研业绩逐年攀升。社科部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社科管理先进集体,王鑫宏老师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社科管理先进个人。2012年,王鑫宏老师被聘任为社科部教务办副主任,在教务管理工作中,他继续发扬优良的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有条不紊的做好各项教务管理工作,较好的处理了与教务科研处以及各学院的业务关系,工作效果深受好评。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敬业的思想觉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良好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无私的奉献精神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王鑫宏是这样认识的,他也是以此勉励和要求自己这样做的。在三尺讲台上,他始终如一地用爱心与责任诠释着教师这一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

 

 

 

                                     青年才俊——张晓红

 

张晓红老师是我校专职教师,中共党员,20007月来我校工作。该同志自从教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一丝不苟的履行着一名高校教师的职责,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能手、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者,多项地厅级教学科研奖励。

一、牢记使命,师德高尚

该同志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和科学发展观;始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神圣使命,以高尚的师德作为自己人生的信念,并使之贯穿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以品格感染人,以行为感化人;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始终把“德”放在首位;奉行“做事先做人”、诚信第一的原则。

该同志有着大爱无疆的情操,不为名利的境界,潜心育人、甘于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的高尚师德和执着精神。该同志深知大学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教师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这个职责,首先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安教乐教。所以,在工作中,该同志紧密结合当前的学习实践活动,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育人本领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从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把对事业、对学生的爱心与责任落实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上,实施精英教育,培养精英人才,努力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国家培养教育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该同志有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秉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内涵,牢记为人师表的神圣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认真施教、在课下耐心辅导,并把自己的QQ号和手机号留给学生,以便随时解答问题或帮助学生处理问题,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好评,好多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还和张老师联系,说她的教导给了学生受益终生的影响。该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高校教师“为人师者、教书育人”的深刻内涵。该同志这种爱教敬业、倾心学校事业发展、模范履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责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值得我们学习。

二、饱含深情,教书育人

从教十,该同志在教育改革挑战面前责无旁贷、在学生教育面前使命如山,勇于承担并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总是满怀热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认真授课,能很好的结合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情景,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该同志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和学习交流,给予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多年来,张晓红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绩效考核等方式对张晓红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都达到了“优秀”等级。同时,该同志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改进教育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案例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并取得了优秀的教学效果,所任教课程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比如,在授课中采用“启发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该同志在给2008级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次采用了此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随后,在2009、2010、2011级的学生中也继续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同样效果很好。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第一节课后安排布置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自学做准备一部分内容,在正式上课时,随机抽1到2位同学上台讲解,时间控制在十分左右。然后,请下面的同学点评,最后老师点评。第二步,把每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问,并予以诱导,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解开问题,若学生不能回答,可采取“抽丝剥茧”的方式使问题逐渐明晰。还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然后先由学生替教师回答,再加以点评,最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启发互动、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枯燥、无兴趣变成了主动、轻松、有意思,使得教学难点轻松化解,学生印象深刻,并让学生的思路开阔,启发学生进入逻辑思维,同时学生的提问也促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教学互长,学生受益。

在教学中,该同志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自己经常到实践中考察,感知社会现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德育问题和教育问题。该同志积极主动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该同志曾指导学生考察社会,分析社会道德状况现象,撰写考察报告,并进行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学生对我说:“张老师让我们学会了观察社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方式,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

由于该同志一直饱含深情的践行着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尽心、尽职、尽力,她的学生也深受感动,在毕业多年后仍然经常和张老师联系。比如,该同志在2000年所带的五年制大专班的张雨花、闫蕊等同学,已经毕业多年,这些同学每年的教师节、春节都要给张老师打电话,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也经常向张老师请教,张雨花同学在给张老师的邮件中写到:“无论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如何做人,张老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当年入学时,我们都是十五、六岁,很荣幸,有张老师这样的老师带我们。老师的教导,虽然只有一年,但让我们受益终生。受老师的影响我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考取了司法资格,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样是受老师的影响,我学会了诚信、正直、尊重、宽容,让我在工作生活中赢得了同事朋友的尊重和好评。此番师恩,非感谢可以表达,但是,我仍然想说,感谢您,我的老师。”

三、一身三任,不辱使命

该同志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兼任学校法律顾问和学校法制科科长,处理学校日常法律事务,如起草或修改合同、审核规章制度、处理法律纠纷等。由于身兼两职,好多文字性的工作不得不在晚上进行,经常加班至深夜。该同志一直尽职尽责,勤恳努力,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

比如处理某某工程纠纷案件,所准备的证据材料就有700多页、80余万字,由于白天要上课或处理其他事务,这些材料多是利用晚上时间完成的,在整个案件处理过程的两年多时间里,经常加班至深夜。

再比如,负责组织全校各职能部门进行规章制度的“废、改、立”, 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纂《黄河科技学院规章制度汇编》。此项工作是我校建校以来首次对全校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工作量非常巨大,此项工作历时一个学期,先后对我校近百万字的制度文稿进行了多次审查筛选,共废除274项制度、修订118项制度、新制定55项制度。经数次讨论、数易其稿,最终确定编入《制度汇编》176项制度,共分为十六部分,共计46万字。《制度汇编》编写工作启动时,张晓红同志已经怀有身孕,身体很不舒服,但该同志毅然接下此项工作并高质量的完成,甚至是在怀孕9个月时,还在审查《制度汇编》草稿。

再比如,特别是为处理某大型案件,在坐月子期间就多次电话联系相关人,在宝宝刚满月就介入工作,多次参加相关会议。在2011年春节刚过,学校即成立工作组,该同志是三名成员之一。在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中时,该同志于2011年2月9日(大年初七)全面展开工作。全面介入工作之后,才发现有着巨大的困难,时常一出去就是一整天,当时宝宝两个月零三天,不吃奶粉,多次电话里听见宝宝饿的哇哇大哭,该同志自己身体尚未恢复,也特别不舒服。但是,为了工作她咬着牙坚持着,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案件全部处理完毕。案件处理完了,该同志的产假也快结束了,稍微调整了十几天,就开始报到上班了(本该休息6个月的产假,该同志加上坐月子前后总共休息了一个多月)。即便如此,该同志没有任何怨言,一上班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当然,该同志时常说:“自己的选择,虽然艰苦,但是无悔,也为能尽自己所能维护学校利益感到欣慰。”也认为,这些艰辛、这些努力、这些成绩,是自己的一笔财富,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会继续努力。

四、学术为本,造诣颇深

作为高校教师,该同志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于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该同志重视科学研究,注意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两年来,该同志在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独立承担或参与国家、省、市以及学校各类科研、教研教改课题16项,其中包括河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河南省教育厅项目、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黄河科技学院重点科研课题等。该同志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5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0篇,其中在《中国科技论坛》、《人民论坛》、《教育与职业》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文章6篇。

该同志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2011年1月到北京参加了中国教育期刊社主办的科研项目申报专题研讨会,2012年7月参加了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并顺利结业。通过这些业务方面的培训,对于自身教学科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由于工作业绩突出,该同志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近两年的主要有: 2012年度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2011年度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度黄河科技学院优秀教师; 2010年度、2011年度黄河科技学院先进工作者。

在三尺讲坛之上、在严谨治学之中、在教书育人之间,张晓红老师传播着有形的知识、传递着无形的信念、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默默无闻的处理这学校的日常法律事务,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教学标兵--任东方

 

任东方,女,研究生学历,法学硕士,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基础教研室主任。

任东方同志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以教师育人为最高使命,以争当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教师为最高职业理想,精心教研,精心备课,精心讲授,精心育人,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诸多方面给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多次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她先后荣获黄河科技学院“先进工作者”,郑州市“优秀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2011年8月,任东方教学再创佳绩,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012年6月,被黄河科技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立根树本抓学习,为人师表铸师魂

任东方作为“双肩挑”的教师来讲,她注重理论学习,做事认真负责,工作踏实敬业,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作为教研室的负责人,非常重视全体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反复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宗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学校和社科部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全体教师学习之外,并号召全体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提倡师生与时俱进,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她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员,教师必须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只有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才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这就需要教师对马列主义要“真懂、真信、真会讲”,因此注重理论学习是基础,增强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是非常关键的。在工作中,她注重“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亲和力;坚持“大爱与小爱”相结合,由表及里,增加说服力。对年轻教师,做到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和指导。

总之,在学习、领会中共中央的精神关键是将中央的精神结合到具体教学中去,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对学生言传身教时,要求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节课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给学生作最好的教导,以校为荣,以人为本,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二、创新理念敢为先,教学改革显成效

任东方同志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非常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树立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近年来,她认真学习了教育部、教育厅以及学校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学习高等教育教学理论,阅读教育类的有关期刊、报纸和网络信息,研究和分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趋势;积极参加校内外有关学术会议、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虚心向别人学习,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观念。一直以来,任东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教师教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通识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试点进行的“新生研讨课”,在教学过程中,她大胆尝试各种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多次请教专家和教授,组织教师多次研究,大家集思广义,群策群力,在教学改革中有了新的突破。通过新生研讨课的教学,达到了师生共赢,我们老师从中受益匪浅,不仅仅是自己知识量的积累,也是对知识理解上深化;不仅是讲课能力上的一个提升,也是对老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同时总结新的教学方法,即“三要”和“五力”:“三要”是指选题一定要“新”、目的一定要“明”、教学过程一定要“精”;内容一定要有“五力”是指课题有“思想力”、标题“有吸引力”、讲授有“宣染力”、内容有“震撼力”和结果有“效益力”。 此教学方法,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老师们的好评,并在大会上做进一步的交流和推广。特别是2011年,教研室的全体教师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在四个学院分别开设了“新生研讨课”,在教学方面做了有力的改革与尝试,就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疑点,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分析总结、正确引导。 “新生研讨课”,进一步推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开设的“新生研讨课”得到了领导和学校督导办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表扬。任东方同志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仅仅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多年来,任东方除了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水平外,她认识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对学科建设的良好推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任东方老师一直用“双赢”的理念确立工作目标: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研科研并进,实现成长与发展并进,促进教学改革不断的创新。因此以加强学科建设为依托,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教研科研建设为着力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任东方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每学期社会实践考察是必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师生一起感知法律现象和教育现象,研究法律问题和教育问题。近年来,她积极主动地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先后曾组织学生到新乡、漯河、开封等地市的企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指导学生考察社会,分析社会中的现象,撰写考察报告,并进行认真地批改和讲评;她担任法学本科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总是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热心的服务,对待学生论文选题、指导、评阅、答辩等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后,学生说,任老师让我们认识了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极端重要性,理解了“文”与“人”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了如何对待学术、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如何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使我们思想和业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还有的学生说,任老师让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了我们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最让我们景仰的是任老师的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夯实基础促发展,教研科研结硕果

任东方教研科研工作常抓不懈,她注重听取每位老师的意见或建议,注重发挥每位老师的优势,多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吃透教材;采取教师“相互听课”制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结合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具体的教学情景,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她认真批改作业,并主动走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和学习交流,给予他们思想上、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学校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绩效考核等方式对任东方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每学期均达到了“优秀”等级,受到了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任东方一贯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注重提高教师自身的学术水平。每年立项或结项课题多项,积极参加各类比赛,取得了佳绩。

课题立项与结项,仅以近两年为例:2010年两项,其中地厅级1项(参与),学校1项(主持);2011年六项,其中省政府招标课题2项(参与研究),地厅级三项(主持2项,参与1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主持1项;2012年上半年主持三项。以上两年来,共立项课题11项,结项时间均为1年并按期完成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2011年5月,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1年7月,获得郑州市科研成果三等奖;2011年8月,获得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同时获得“教学标兵”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获得中国教育学刊征文一等奖;2011年12月,获得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科研成果二等奖;2012年5月,河南省理论教学与实践征文一等奖;2012年发表文章6篇,其中4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经济类核心期刊,1篇高校学报发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1月,《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和思维视野分析》发表于合作科技与经济第一期(经济类核心);

《完善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建议》发表于中国经贸导刊第一期(中文核心);3月,《浅谈我国对外贸易中出口信用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发表于中国商贸(中文核心);3月,《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管理的法律问题研究》发表于中国报业(中文核心)4月,《民办高等教育教学督导法制化研究与思考》发表于成人教育(中文核心);11月,《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探讨---通识教育》发表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近年来由她主编《经济法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德育案例读本》著作先后出版;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12年11月,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被评为郑州市精品课程培育建设项目。

四、事业至上为学生,克己奉公好园丁

“德为师之本”,任东方深知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是最重要的。做教师首先是做人,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她都注重自身的完美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打动人、感染人,树立为高等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崇高理想和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真正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对待贫困学生,总是关怀备至,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除了物质解困以外,她更注重对贫困生进行精神解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任老师对待学生满腔的关爱,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敬重,同时也使他的工作得到广大同学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漫步在优雅整洁的环境、书香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底蕴深厚的校园,使每一位教师深深感受到学校生命教育张力的浸润与感染。社科部基础教研室借全校教改引领的契机,将深化生命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机结合,其中任东方老师开设了《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综合利用生命资源,以课程开发为主渠道,将生命教育落实到课程中;《法律与人生》等研讨课,走出富有特色的教改新路。

任东方老师开设研讨课已有两年之余,《法律与人生》研讨课,从我们身边法律现象为切入点进行教学,为学生诠释了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法律对人生的影响;她的专题讲座《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为学生诠释了生命的平等与尊重,生命价值的体现与张扬;是将自己多年来在德育课中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的宝贵经验,并汇集教研室全体教师与各学院精英们的集体智慧,最终又进行了理论的提升,受到教师的高度赞誉。

任东方老师教学风格,不仅彰显了学校生命教育的特色,还展示了教师成长的风采。学校通过教学观摩形式,展现了任东方教师教育教学风采,通过教学观摩活动,不仅是教师队伍得以成长和锻炼,以德育学科为生命教育的着力点,以点带面,带动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落实,辐射其他学科进一步的探究与实践,积累经验、深化研究,通过更为系统的挖掘生命教育课程内涵,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引导学生发现生命意义、体会生命价值、追求生命质量,最终达到“以生命教育塑造人”的目标,培养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德才兼备的优秀学子。

来自一位学生的感言:任东方老师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都无时无刻地教导着、关照着、教诲着她的学生,像一股甘美的泉水款款渗进学生们的心田。她对学生每一种不同形式的关爱都深深感染着学生。有一学期任东方讲的是《婚姻法》,他对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很少有无故缺课的同学。她讲课生动有趣,能够深入浅出地把晦涩难懂的道理阐明。记得有一次课上讲的是 “对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这一问题,他抛开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理论论述,先在PPT上为我们展示了许多生活中典型案例的图片,并进行说明,然后十分耐心地讲解分析,最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学习,使我们这些对爱情懵懂的大学生心里豁然开朗,认识到我们有时的想法和行为很幼稚可笑,认知到恋爱婚姻即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整个课堂是在一种欢快而又热烈的氛围中进行的,同学们向任东方老师提出了很多问题,她一一耐心给予了解答。听任老师的课就是一种享受。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所学课程最具代表性的内容和最前沿的成果,任东方教师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带领学生到德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总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查阅资料和整理课件,并且适当适量地插入自己的一些观点。有时她怕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经常去实地考察。每次上课之前,她都要把讲义反复地看很多遍,推敲每个地方怎样讲才合适,同学们才能够印象深刻。看到任东方老师,学生对教师的“园丁”、“蜡烛”的精神会有一种更深的理解,感觉到教师真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她还经常鼓励同学们要有创新精神,在充分了解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讲出自己的看法,真正地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上课时会有许多同学都喜欢用mp4或者手机来录任东方老师的课,然后课下再重复听。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一次任东方老师从教室经过,突然听到一个教室里面有人在讲与自己内容相同的课程,她很吃惊地停下脚步去听,发现那竟是她自己的声音,走进去一看,原来是两个女生在放他上课时的录音学习呢!真是让人又惊又喜,可见任东方老师的授课是多么深入人心!

在工作中,她多次受到嘉奖,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河南省教育厅在全省教师中开展了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评选表彰活动。任东方老师榜上有名,真的是当之无愧!2011年,河南省教学竞赛又胜出一筹,获得一等奖,并获得“教学标兵”称号。任东方老师在人格、师德、信念等综合素质上真正做到了为人之师表,充满了奉献精神。任老师敬岗爱业、循循善诱、精益求精、热爱学生,在燃烧自己的时候也照亮了每一个学生的心扉!

和善的微笑,神采奕奕的眼神,透露着任东方老师在学术领域上的操劳和对教师职业满腔的热忱。校园里她总是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中来回穿梭,同学们见了她问声“老师好”,她总是目光和蔼,脸像绽开了的花朵一样灿烂,仿佛受到了这个世界上最高的奖赏。朴素的衣着打扮,显示出来任东方老师的总是那样和谐可亲,平易近人,这也是她崇高师德的体现,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襟;鼓励学生扬起奋进的风帆,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让学生看见外面的世界,看见明天和未来。

总之,任东方教师始终坚持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秉承“有爱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新理念,努力钻研业务,加强自身修养,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具有教学改革新思路,以优良的质量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她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克己奉公,谦和好学,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她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深受同事的赞扬和学生的爱戴,得到了师生的一直好评,她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标兵——卢琰

 

卢琰,现年41岁,郑州大学哲学系毕业,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共党员,现任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专职教师,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辅导老师,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就业指导》和《旅游心理学》课程。

她于2000年9月进入本校,成为一名黄河科技学院专职教师。作为一名党员,她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爱岗敬业,工作认真负责,自觉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作为一名教师,潜心教学、勇于探索、关爱学生。经过多年努力,她获得2012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争一等奖、2008年度河南省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2010年度学校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以及获得多项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同时,她还荣获 “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先进工作者”,黄河科技学院“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称号。

一、理想坚定,教书育人

作为青年党员教师,卢老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毫不动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模范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教学中,她积极关注时政和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将各种精神贯彻给学生,并对思想模糊和有动摇的学生进行引导。今年,由于“钓鱼岛”问题引发中日关系出现“紧张”局面,以及与日本的历史恩怨,有不少学生思想上、言行上出现偏激。卢老师结合思修课的内容,围绕当前如何做一个爱国的大学生展开讲授,从历史上优良的爱国传统到全球化的爱国主义,从极端的民族主义到理性爱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事实讲道理,使同学对当代爱国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爱国需要用合情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

做一名园丁,教书育人,是她自小的梦想;做一名心理咨询师,助人自助,是她职业的爱好。如今,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心理咨询师是她职业上的追求。她就是以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2006年秋天,由于教学任务重,肾结石发作,她忍着剧痛坚持给学生上课。在学校她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大部分是晚上上课。学校离家很远,并且家里有孩子需要辅导,老人需要照顾,但她为了给学生按时上课,就选择住在学校。有时家里的确离不开人时,她下了课赶上夜班公交车回家,到家后已经是十点以后了。

做学生的益友。她经常通过谈心、邮件、QQ聊天、电话等形式和学生探讨学习、生活、人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与学生交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并主动帮助那些在学习和思想上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

二、潜心教学,精益求精

卢老师每学年要承担近500个学时的教学任务。为上好每节课,要搜集大量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上教学手段多样,深得同学好评,她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被郑州市教育局评为精品课程。

在教学中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通过多年的探讨和摸索,结合自己专业特点和研究方向,在教学改革方面有了一些感想和思路。一是体验式教学,把思政课与心理学课程结合起来,采用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体验、感悟、分享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比如在讲授第三章人生价值时,组织一场关于《我的人生》的心理体验,通过几个环节:人生尺度——人生八宝箱——人生长河漂流——分组体验、讨论、分享。通过这个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人生是短暂的,对珍惜人生有了进一步的感悟。再比如,有一次母亲节前夕,卢老师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感恩母亲》的团体辅导活动。优美的音乐,感人的语言,不少同学在这种气氛中失声痛哭,

其中有一个女生提出马上要给妈妈打一个电话,电话中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请原谅我过去的任性。”并要求全班同学与她一起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此时此景非常感人。进而卢老师又说:“你现在最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引导同学积极思考尽快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母亲。用这种团体活动的方式将亲情教育、感恩教育贯穿到课堂中,学生印象非常深刻,教学效果很好。二是课堂讨论法,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三是由学生自编自演一些情景剧,既活跃的课堂,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性认识;比如安排同学课余观察校园一些不文明现象,然后在课堂上自编自导自演,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使学生在教与学中得到启发;四是课前做个小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拉进课堂中。比如,课前做个手指操等。

此外,卢老师非常注重课外实践课教学,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活动。2011年4月17日,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纪念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她和另一位老师组织大一部分学生干部,带队赴兰考县焦裕禄烈士陵园,开展以“爱国、责任、奉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纷纷表示要以此参观学习为契机,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继承焦裕禄同志遗志,践行焦裕禄精神,并且把“为人民服务”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明确历史使命,担当社会责任。2012年5月12日,为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传承中原文化精神,她又一次组织研讨班的学生及部分学生干部,赴河南省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通过此次的参观活动,同学们充分体验和感受中原文明,为河南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感到无比的震撼与自豪。学生纷纷表示,要以这次社会实践为契机,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文明有机结合,带领大家踏上未来文化的新台阶!在卢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社会体验加深了,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了,身心得到锻炼了,从而达到思政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科研,提升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这几年她很注重科研工作,围绕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近几年发表论文10篇,核心1篇;主持地厅级以上研究课题6项、市社科联课题2项、学校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地厅级课题8项;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一等奖5项,三等奖1项学校教学研究一等奖1项、科研成果三等奖3项;参编著作2套。

主持及获奖的课题有①2010年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高校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②2009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研究,获学校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③2011年省十二五教育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的研究;④2010年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⑤2010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课题:河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⑥河南省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环境、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研究,获2011年河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⑦论新形势下的师德修养,获2009年教育厅师德教育征文一等奖;⑧河南省民办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获2011年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第2名);⑨河南省城市流动与非流动人口子女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融合教育研究,获2012河南省社科联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第2名)。

发表的独著及获奖的论文有①高校团体心理辅导实效性研究(中文核心),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②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2,获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③“知、情、意、行”是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内蒙农业大学学报2010,1;④高校毕业生求职负面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7;⑤构建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新模式,河南省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教育教学征文一等奖,2011,5;⑥团体心理辅导在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经济研究导刊2012.4。参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

四、倾注爱心,服务学生

卢琰老师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外,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近两年共接待来访者咨询百余人次,为个别来访者建立个案心理档案,其中包括来访者的基本情况、主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咨询目标,以及方法和步骤。心理咨询特点是难度大、问题多、复杂多变。

有的学生反映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心理困扰和障碍,比较严重,单纯的心理咨询已无法解决,需要及时转介。她便和学生所在的学院领导、辅导员及家长联系,做到上下沟通帮助学生尽快接受治疗。同时,

对咨询过的学生定期回访,对一些突发事件积极干预。2009年12月上旬,信院有一男生因为就业问题想不开准备跳楼,她接到学校通知后马上赶到现场,直到学生被安全营救下来后才离开。外院和商院有两个学生在高考前得了考前焦虑症,到学校后每次期终考试前都会出现紧张不安,失眠的现象。卢老师根据学生的主要症状,分析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学生一起制定了心理辅导方案。治疗期间,从系统脱敏法,到转移法、暗示法等心理调适方法的综合运用,从学生开始症状严重无法正常上课学习,到逐渐减轻压力,卢老师三年中定期为这两个学生做辅导和跟踪回访,使学生回到正常心理状态顺利毕业;除了日常咨询工作,她分别为大一、大三、中专和附中的学生做专题心理讲座:《大一新生的心理调适》、《大学生择业前的心理调适》,《高考超常发挥》,每年都有三十场之多;她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自我觉知”工作坊,迎得学生的好评;国际学院有一女生不幸病故,给周围的同学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她及时为15名学生做了创伤后的危机干预。通过两次的心理疏导,学生逐渐从悲伤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开始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卢琰老师是社科部一名普通教师,从教十几年,她始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她用自己对教学的认真、负责,对科研的吃苦、执着,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对生活的平和与淡定抒写了一位普通思政课教师的形象。

                                

 

 

                                         学术精英—张植卿

 

张植卿同志现是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专职教师,担任《概论》教研室主任兼部教学督导组长。大学本科学历,教授,中共党员,原是解放军防空兵学院教授,技术4级。张植卿同志学养深厚,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理论功底厚实,工作能力强,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是军内外的知名专家。

一、军旅学者,功德双丰

张植卿同志1969年2月入伍,1970年1月入党,1971年2月提干,197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1990年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政治系。历任通信员、文书、保密员、指导员、支部书记、师组织科干事。1977年11月调军队院校任政治教员,1996年12月评为教授。

张植卿同志自到军队院校任教以后,始终保持努力工作,刻苦钻研的勤奋精神,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成果显著,得到军内外同行的充分认可,并成为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12次,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员1次。特别是2003年以后,工作实绩特别突出,连续获得较高层次的奖励和荣誉。2003年3月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 2004年9月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12月评为郑州市优秀社科工作者;2005年5月评为总参优秀政治教员;2006年7月评为总参优秀共产党员,12月评为郑州市优秀社科工作者,荣立三等功一次;2007年3月评为享受全军优秀技术干部岗位津贴,6月获学院突出贡献奖,9月再次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

由于教学和科研成绩突出,在军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并长期在军队和社会有关学术组织担任职务。曾连届担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专家及评委、河南省社科联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委、郑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顾问、郑州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委;连届担任总参创新工作站首席专家总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委防空兵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评委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评委教学质量督查组评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报》编委等。

2010年3月,张植卿同志聘为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做专职教师。到黄河科技学院工作以来,发扬从军40多年养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发挥自己在地方学术界的影响和作用,在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立项和研究成果的评奖等方面,积极进行协调,为黄河科技学院做出了贡献。同时,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坚持与人为善、严谨正派的处事原则;始终把个人与黄河科技学院的发展融为一体,多次婉言谢绝河南万方理工学院和升达学院的热情邀请和聘用,安心并积极做好黄河科技学院赋予的每一项任务,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张植卿同志一贯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教学职责,受到了学生和同行的一直好评。在防空兵学院任教时,曾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4次,教学改革成果奖3次,教员岗位职责考核奖多次。聘到黄河科技学院后,身为一名老教授,积极承担授课任务,每年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教学工作量。率先申报和开展了3期高年级研讨课教学,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们的充分肯定,无论督导还是学生评教都是优秀。并撰写总结了《概论》课高年级研讨课教学改革的总结经验。

特别是张植卿教授作为教研室主任,各项工作以身作则,厚道带人,协调能力强,教研室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和谐有序。张教授组织和带领全教研室教师边教学边探讨,围绕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时代的发展要求,首次开创和实践了思政课专题教学的改革,优化整合了《概论》课教学内容,在试点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展开,取得了很好的改革效果和教学实效,形成了新的《概论》课专题教学问题体系和模式,总结出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得以公开发表。并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编写完成了一整套《概论》课专题教材、教学课件、案例库、试题库等。积极申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申报和开展了《经典》选读课,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带领教研室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同时,有效地组织和带领教师们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研究工作,营造了学术研究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教师们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申报了《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优化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研究》等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3项,已批准立项两项。每位教师每年主持和参与申报的各级各类理论研究项目均有3项以上,多项研究成果获奖。

张植卿教授兼任教学督导组长以来,坚持严谨治学,公道正派的原则,保证和推进了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教学督导工作本是一项容易得罪人的工作,但是,张植卿教授坚持和谐督导,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原则,经常与任课教师平等交流和研讨,既指出和解决了问题,又实现了和谐督导的目的,使社科部督导组的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有效,稳步推进,并被学校评为2011年度优秀教学督导组。

张植卿同志在培养新生力量和进行传帮带工作上,做出了公认的贡献,表现出了高度的职责意识、全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一是重视从思想和职业道德上进行传帮带。以自身良好的教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和感化青年教师,教育和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爱岗敬业和乐于奉献的思想。二是千方百计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经常与青年教师就有关问题开展交流和讨论,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毫不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研究的成果和积淀的好经验奉献出来,供青年教师共享。凡是申报研究项目和课题,都邀请青年教师参加,为他们出成果提供机会,在有的研究项目和成果上,有意把中青年教师推向前面,或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作为研究成果第一作者,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条件。三是甘当人梯,不计名利。多次主动把评为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的荣誉让给青年教师,2010年度和2011年度连续被社科部年终综合考核为优秀,但本人从调动青年教师为学校多做贡献考虑,高风亮节,坚持把优秀指标让给了其他教师,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扬。

三、学术创新,成果丰硕

张植卿同志具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研究能力,坚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持申报和完成军内外项目30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1部,教材11本,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11篇。主持和主编《党的创新理论在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属河南省社科规划2007年中标项目,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获总参优秀著作二等奖,全军优秀著作三等奖;主持和主编《与时惧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属河南省社科联2006年中标项目,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获河南省优秀项目成果特等奖、总参优秀著作二等奖;主持和主编《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兵心理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05年中标项目,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获河南省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主持和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方位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04年中标项目,中国经济文化出版社出版。获河南省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总参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科学执政问题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04年中标项目,获河南省优秀项目成果一等奖;主持和主编《党的建设走向21世纪》,属河南省社科基金规划2003年立项课题,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获总参2004年优秀著作特别奖;主持和主编《共产党人与现代综合素质》,属河南省社科基金规划2003年立项课题,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获全军2004年优秀成果三等奖、总参院校2004年优秀成果二等奖、郑州市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主持和主编《人生正气论》,属河南省社科基金规划2003年立项课题,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获总参2004年优秀著作二等奖;等等。

研究成果获不同级别优秀理论成果奖30多次,其中,有的奖励层次也较高。《新一届党中央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2期,获全军优秀成果三等奖、总参优秀成果一等奖;《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特点及对我军政治工作的贡献》,参加全军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交流,获优秀论文二等奖;《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性及其历史命运》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期,获全军优秀成果三等奖、总参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河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河南日报及省社科院优秀论文一等奖、国务院科协二等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党解决台湾问题战略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获河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效益问题》发表于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育人》2006年2期,获《中国育人》杂志社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崭新的社会模式》发表于《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2007年3期,获《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社优秀成果一等奖;《论邓小平的高超结合艺术》发表于〈〈中州论坛〉〉2004年2期,获河南省优秀成果二等奖;我党执政理论的突出品格》发表于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1期,获河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新贡献》发表于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3期,获河南省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申报和完成的《民办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问题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09年立项课题,获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申报和完成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问题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10年立项课题,获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申报《改进和加强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社科知识教育问题研究》,属河南省社科联2011年课题,获优秀成果一等奖;主持申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属河南省民办高校教育协会2011年立项课题,获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等。

 

 

 

教改标兵—常焕章

 

常焕章同志现是黄河科技学院社科部专职教师,担任《纲要》教研室主任。大学本科学历,教授,中共党员,原是郑州武警学院教授。曾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常焕章同志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有较深的学术造诣。他集自己多年教学改革之大成,总结推出了“双讲互动教学法”,于2011年起在全校不同专业的18个教学班试行了这一教学法,受教学生一致反映良好,教学效果颇佳。实施这种教法后,课堂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三多一少”(即:缺课的多,打盹的多,心不在焉的多,认真听讲的少)变为现在的“三多一少”(即:喜欢上思政课的多了,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的多了,课后查资料准备发言的多了,逃课、打盹、心不在焉的少了)。不少学生总结说,课堂气氛活了,学习兴趣浓了,相互交流多了,师生关系近了。艺术设计学院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学生张文鹏说:“过去思政课是枯燥无味,现在思政课是生动有趣。”国际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程宇婷感慨地说:“上常教授的课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享受。”

2013年4月18日社科部组织了常焕章教授示范课教学,5月9日校督导室组织了他在全校的示范课,“双讲互动教学法”,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大家在讨论和议论中,揭示了“双讲互动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就是启发式、研讨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种创新,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推广价值。同事们还概括了这种教学法的三个特点:一是由“一言堂”变为了“群言堂”,民主气氛浓厚,师生平等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达到了教学相长之目的。二是教师由“主宰”变为了主导。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一切都听命于教师,始终扮演是“填鸭”的角色。现在学生学习有了主动权,教师发挥着引导、辅导作用。三是学生由教学的客体变为了教学主体。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学习者的选择权与表达权得到较好的体现,一个个学生变成了一个个“小先生”。

 

附:“双讲互动教学法”简介

“双讲互动教学法”简介

 

一、“双讲互动教学法”的内涵

双讲互动教学法”是应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和大学思政课教学需要,针对单一形式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产生的。所谓“双讲”,即课堂之上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讲,尤其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给学生以分组研讨发言和登上讲台发言的机会;所谓“互动”,是指教与学、学与学之间互相交流,紧密配合,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真正把知识学活、会用,培养学生良好政治品质和思想修养,锻炼思辨、心理、口语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思政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操作程序和要求

(一)教师精心设计并提前布置预习题目。教师结合每次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列出预习题目并提前布置,以便学生课下预习准备。设计预习题目的原则是:1、集中反映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体现课程教学目标要求。2、具有发散式、开放式、创造性思维特点。3、宜于密切联系实际,借此活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效果。4、难易适中。

(二)教师提示性讲解。上课后,先由教师对预习题目进行提示性讲解,注重引导思路、交待方法、要言不繁、富于启发性。

(三)学生课堂预习。学生围绕预习题目作分组研讨和登台发言的最后准备。

(四)学生分组研讨。学生分组围绕预习题目进行研讨。要求人人发言,相互切磋交流,加深理解。教师巡视,帮助引导学生讨论。

(五)学生大课发言、讨论。一般每个预习题目可抽点5-10名学生登上讲台发言,其间,教师注意对重点难点问题启发诱导,开启思路,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看法,与学生平等讨论。并允许台下同学补充发言,开展交流。

(六)教师综合讲评、答疑。教师对学生发言及研讨情况综合评价,明确问题答案。然后让学生提出仍没弄清楚的问题并予以解答。

(七)教师主导式讲课。教师对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略有别的讲解,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完整的把握。

(八)布置作业与“互动”延伸。可要求学生在作业后边写出“我的感悟与疑问”,与老师交流。老师可以在批改时笔复,也可以与学生面谈,这是课堂“互动”的延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力,张扬个性,强化教学效果。

三、动机与目的

通过一种相对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先进教学理念(如素质教育、现代化教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的贯彻和教学改革成果(如启发式教学、民主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创新性教学、趣味性教学等)的推广落实,使之由自在状态变为自觉行为,进而实现机制性保障,即以法定的课堂建构形式,实现新式教学的规范化,常态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四、应用原则

双讲互动教学法”的操作规程是有形的,但同时它又是相对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根据不同课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时间、不同教学场合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双讲互动”必须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基本理念必须得到体现。

五、实践简况

2011年结合黄河科技学院的具体情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酌情试行了“双讲互动教学法”。截至目前,在18个教学班不同程度地采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效果良好。对此,学生网评和专家听课均有反应。2013年4月18日,学校督导室和社科部举办“双讲互动教学法”示范课,常焕章教授用两节课时间作了系统演示,全校数十位专家领导和老师听课后反响较大,一致肯定它独具特色的教学效果。5月9日由学校督导室时玉华主任主持,常教授为全校140名教师演示“双讲互动教学法”,并进行了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时主任总结给与高度评价。目前,“双讲互动教学法”已作为教研室教改的基本模式全面推行,以此为代表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社科部得到提倡和推广。

 

 

 


地址: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版权所有  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